專家介紹,如果不加注意,跑步可能會對人體某些部位造成損傷。比如腳踝,如果腳踝肌肉不夠發達,加上雙腳落地部位不正確,跑步時便很難長久支撐。對于業余跑者,跑動時腳跟自然落地是最常見的姿勢,久而久之,會增大腳部摩擦甚至會造成損傷。因此,可以購買一雙帶有腳跟緩沖氣墊的跑鞋,從而減輕腳跟與地面的摩擦。從長遠看,逐漸適應腳掌落地,增強關節與地面的緩沖,則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跑步時免受傷害。
跑步看似簡單,但也要根據自身身體素質合理安排。相對于腳踝,膝關節在身體跑動起來時承受的壓力更大,更易受傷。專家建議,如果體重過胖,最好用快走代替跑步,將運動對膝關節的損傷降到最低。哪怕是正常速度的散步,只要持續45分鐘以上,也能起到鍛煉身體和消耗脂肪的功用。
跑前和跑后的調整同樣重要。跑步前,做一些深蹲和伸展動作,放松緊張的肌肉和骨骼,為接下來的跑步舒活筋骨、抖擻精神。跑步過程中,要掌握呼吸的節奏,保持均勻舒暢的呼吸,能有效地減輕心肺的疲勞,保持充沛的體力。跑完步后不要立刻停下,最好能慢走一段時間,調整心率和呼吸。
另外,不要被炫麗的廣告迷亂雙眼,盲目選擇一些運動飲料。業余跑者哪怕每天跑步,所消耗的運動量與專業運動員還是有著云泥之別,因此純凈水是伴隨跑步補充身體機能的最佳選擇。
對不少上班族來說,每天工作緊張繁忙,想要真正跑起來并不容易。其實不管早晚,無論在哪,只要雙腳動起來,循序漸進,保持恒心和毅力,都能起到消耗脂肪、放松肌肉、增強身體素質的作用。根據身體條件和空閑時間,科學合理地安排跑步計劃,是對自身健康最為便捷和善意的"投資"。
凡是參加健身跑步的人,都應注意堅持經常和循序漸進,特別要注意控制運動量。此外,必須學會"自我控制",這點尤為重要。因為有時跑步的愿望會突然消失,這就需要將"不能跑"還是"不想跑"加以區分。
在鍛煉初期,跑步的速度以沒有不舒服的感覺為限度,跑完的距離以沒有吃力的感覺為宜。跑步后可能出現下肢肌肉疼痛,這是正常反應,堅持鍛煉幾天后這種現象就會消失。